今個兒,我來跟大家伙兒聊聊我咋學中英文聖經的這檔子事。一開始,也沒啥頭緒,就想著這玩意兒應該挺重要的,得好好看看。心想咱這把年紀,也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死記硬背,就琢磨著找個適合自個兒的法子。
一開始,我就先上網搜搜,看看別人都是咋學的。網上的信息還真不少,有人說要先讀前言、目錄啥的,有人說要先讀新約,還有人說要一句一句慢慢讀。這信息一多,我就更懵圈。想著,還是得自個兒試試才知道哪個法子好使。
一開始,我先試試那個掃讀法。啥是掃讀法?就是先不求甚解,大概其地翻一翻。我先是把聖經的前言和目錄都掃一遍。你別說,這前言還真有點意思,大概其說這書的背景和主要想說然後目錄,就跟一本書的章節標題似的,能讓你大概其知道這書都講哪幾塊內容。這一步做完,心裡就有點譜,知道這書大概是個啥結構。

接著,我就開始從頭到尾一節一節地讀。這聖經,分舊約和新約。我這人,性子急,就想先看看後面的新約是咋回事。於是,我就直接翻到新約,從《約翰一書》開始讀。為啥選這卷書?網上有人推薦說這卷書適合初學者,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就想著試試唄。讀著讀著,還真有點意思。雖然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懂,但是比一開始那種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好多。
讀完《約翰一書》,我又接著讀《約翰福音》。這兩卷書讀下來,感覺自個兒對新約有個大概的解。當然,這中間也遇到不少坎兒。有些句子,咋讀都感覺怪怪的,跟咱平時說話的習慣不太一樣。這時候,我就會停下來琢磨琢磨,或者乾脆先跳過去,等以後再回頭看。
新約讀得差不多,我就想著回頭再去啃啃舊約。舊約,那可是個大部頭,裡面的書可多,啥《創世記》、《出埃及記》、《利未記》等等,看得我眼花繚亂。我還是老法子,先挑幾卷感興趣的讀,比如《創世記》和《出埃及記》。這兩卷書裡講的都是些老早以前的故事,還挺有意思的。特別是《創世記》,講天地萬物是咋來的,還有亞當夏娃的故事,讀起來就跟聽故事似的。
讀的過程,我也沒閒著,沒事兒就琢磨。心想神的話,應該不是讓人死記硬背的,而是讓人能「吃」進去,變成自個兒的一部分。我就儘量讓自個兒別那麼主觀,別老想著用自個兒的那套想法去硬套書裡說的東西,試著去理解那些話背後的深層意思。
就這洋,一點點讀,一點點琢磨,慢慢地也摸出點門道來。我還發現,這讀聖經,還真得有三到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啥意思?就是你得用心去讀,眼睛得盯著字兒看,嘴巴也得跟著唸出來。光看不唸,或者光唸不用心,那都是白搭。
還得有三性:韌性、記性、悟性。啥叫韌性?就是你得堅持,不能讀兩天就撂挑子。記性,就是你讀得記住,不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。悟性,就是你得琢磨,得理解,不能光死記硬背。
- 心到、眼到、口到:這是我讀書的訣竅,缺一不可。
- 韌性、記性、悟性:這是我覺得學習任何東西都得具備的仨素質。
這就是我學中英文聖經的一點小經驗,也沒啥高深的理論,就是自個兒瞎琢磨出來的一點土法子。希望能對大夥兒有點幫助。當然,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,我的法子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。最重要的,還是得找到適合自個兒的學習方法,然後堅持下去。畢竟,學習這事兒,沒有捷徑可走,只能一步一個腳印,慢慢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