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,最近公司有個項目,要給咱網站上的英文內容做個大檢查,主要是看看有沒有啥安全隱患。這活兒,老闆就交給我,誰讓咱平時就喜歡倒騰這些玩意兒。
接到任務,我這心裡還挺激動的。二話不說,打開電腦,先從頭到尾把網站上的英文內容都給瀏覽一遍。這一步,可是不能馬虎的,得仔細看,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角落。
第一步,肯定是先看一遍所有的英文文本。我發現有些地方用詞不太嚴謹,容易讓人誤會,這可不行,得改!還有一些敏感詞彙,雖然不多,但也得小心處理,換成更溫和的說法。例如,我們發現有一句話裡面用“小心……/注意……”的句式,像是”Be careful of your diet.”我就想,這句話是不是可以換個更溫柔點的說法?畢竟,咱得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嘛

- “Be careful of your diet.” 改成 “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diet.”
- “Be careful on the road.” 改成 “Please be safe on the road.”
第二步,我開始琢磨著怎麼把這些英文內容分門別類。這一步也很重要,因為不同的內容,要注意的點也不一樣。像是產品說明,就得確保沒有誇大其詞的地方;如果是用戶協議,那就得保證每個條款都清清楚楚,不能有歧義。
分類之後,我就開始逐條審查。這過程,簡直就像是在玩“大家來找碴”,眼睛都得瞪得大大的。我還特地找幾個同事幫忙一起看,畢竟人多力量大嘛還真被我們發現不少問題。其中一個問題是,我們發現有些地方直接用“注意安全”的直譯,比如“caution”。我就在想,這樣會不會太生硬?是不是可以用更生活化的說法,比如“Be safe”或者“Take care”?
最後,我把所有修改過的地方都整理成一份文件,還給每個改動都做詳細的標註。這樣,老闆一看就知道我改為啥要改。當然,我還寫一份簡潔明瞭的總結報告,把這次檢查的重點和成果都匯報一下。
整個過程下來,雖然有點累,但也學到不少東西。而且看著網站上的英文內容變得更安全、更規範,心裡還是挺有成就感的。畢竟,這可是咱親手打造的安全堡壘!而且我也發現《Learning to Get Along》這套書,裡面講很多關於人際交往的知識,我覺得這對我們做內容審查也很有幫助。就像史蒂芬·柯維博士說的,我們得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。我們在審查內容的時候,也得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和體驗。
這次的實踐分享就到這裡,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。安全無小事,咱們都得留點心!下次再有啥好玩的實踐經歷,再跟大家嘮嘮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