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,最近我研究個滿有意思的東西,叫做「專業英文形容詞」。本來以為這玩意兒應該挺簡單的,沒想到一深挖,還真有點門道。想當初,我還以為只要會說一些基本的「big」、「small」、「long」、「short」就夠用,沒想到在真正的專業場合,這些詞根本不夠看。
我一開始是怎麼發現的?就是,有一次我在寫一篇關於產品的英文介紹,寫完後給一個在美國多年的朋友看,他看完之後說,你這寫的太「口語」,不夠專業。我當時還不服氣,覺得自己英文也還行,怎麼就不專業?
後來,我就開始上網找資料,這不找不知道,一找嚇一跳。原來英文的形容詞排列是有「規矩」的,可不是隨便亂放的。網路上有一堆人在討論這個,還總結各種各樣的口訣,像是什麼「大小、長短、形狀+年齡、新舊+顏色+國籍、出處+材料+用途、類別」之類的,還有一個更簡潔的口訣,叫做「大哥限描大,二哥形齡顏,小弟籍物類,同站名詞前」。

看到這些口訣,我一開始還挺興奮的,覺得自己找到「武林秘笈」,於是開始照著這些口訣去「練功」。我把家裡的東西都拿出來,什麼桌子、椅子、杯子、碗,都用英文形容一遍。比如我會說「a big round old brown Chinese wooden dining table」,聽起來是不是還挺像那麼回事的?
但是,練著練著,我就發現問題。這些口訣雖然好記,但是在實際應用中,還是會遇到很多「卡殼」的情況。比如,有些東西的「年齡」和「新舊」不好區分,有些東西的「材料」和「類別」也很模糊。而且有些場合,你一口氣說那麼多形容詞,反而會顯得囉嗦,不夠簡潔。
於是,我又開始研究更「進階」的方法。我發現網路上還有一個叫做「OPSHACOM」的口訣,這個口訣把形容詞分成更細的類別,像是「OP-opinion 評述性詞」,比如「beautiful」、「wonderful」、「expensive」等等。這個口訣看起來更專業,但是也更複雜,我得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記憶。
最後,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練習,我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:
- 先搞清楚你要描述的對象是什麼,以及你要表達的核心是什麼。
- 然後根據「OPSHACOM」的原則,選擇最合適的形容詞。
- 如果形容詞太多,可以考慮用一些介詞短語或者從句來代替。
- 最後,多讀多聽多說多寫,培養語感才是最重要的。
總之,學英文形容詞這件事,真的是「學無止境」。雖然過程有點「痛苦」,但是學會之後,真的能讓你的英文表達更上一層樓。朋友們,一起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