欸,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在搞的「學習共同體」這個東西,標題是「學習 共同體 英文」,其實一開始我也搞不太清楚這是但最近真的實際操作一下,覺得還蠻有意思的,所以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。
一開始,我其實是為提升自己的英文教學能力,想說找找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教學方法。就在網路上亂逛,看到「學習共同體」這個詞,感覺好像很厲害的樣子,就點進去看一下。
結果,發現很多資料都是學術文章,看得我頭昏眼花。什麼「高校 ஆங்கில શિક્ષകർ」、「专业学习共同体」、「构建优化策略」…,這些詞對我來說都太深奧!
不過,我還是硬著頭皮看幾篇,大概抓到一些重點:
- 自主發展:好像是要老師自己主動學習,不要太功利。
- 打破時空限制: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學習,不一定要在教室裡。
- 參與學習:老師們要一起學習,互相討論。
後來,我又看到一些比較「接地氣」的資料,像是:
- 小組合作學習:這個我比較熟,就是讓學生分組討論,一起完成任務。
- 智慧學習共同體:這個好像是用科技來輔助學習,感覺還蠻酷的!
- 文化生態的學習環境:這個…我還在研究中,哈哈。
實際操作
看這麼多資料,還是要實際操作看看才知道有沒有用。我就在我的英文課上試著做幾件事:
- 我開始把學生們按照英文程度和興趣分成不同小組,讓他們自己選一個主題來做報告。
- 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之外也利用網路來討論和完成作業。
- 我和另外一位英文老師合作,每個星期一起討論教學上的問題,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。
我的發現
這樣實行下來,也讓我發現幾件事:
-
學生們好像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,上課的氣氛也變得比較活潑,參與度變高。
-
學生們利用網路做出來的報告,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有些組別還做影片,超有創意的!
-
我和另一位老師的合作,真的讓我覺得教學上更有動力,也學到很多新的東西。
總之,「學習共同體」這個東西,雖然聽起來很學術,但其實還蠻實用的。重點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學習,老師們也要互相合作,一起成長。我現在還在繼續摸索中,希望之後可以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心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