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我心血來潮,突然想吃家鄉那口兒點心。可是身在國外,想找個正宗的中式點心鋪子還真不容易。於是,我就開始琢磨著,乾脆自己動手做!
我先是翻翻家裡的老菜譜,又在網上搜一大堆資料。結果發現,這中式點心的英文名還真是五花八門的,看得我眼花繚亂。你說這「包子」,有的叫 “Bum”,有的叫 “Steamed Bread”;這「油條」,有的叫 “Twisted Cruller”,有的乾脆就叫 “Cruller”。這可把我給難住,到底哪個才是正宗的叫法?
為搞清楚這個問題,我可是下不少功夫。我先是把網上能找到的資料都整理一遍,列個表格。別說,這一整理還真發現不少有趣的東西。比如,這「燒賣」叫 “Shao-Mai”,“春卷”是“springroll”。

- 中式點心 – Dim Sum
- 油條 – Twisted Cruller
- 豆漿 – Bean Milk
- 豆腐花 – Beancurd Jelly
- 包子 – Bum
- 豆沙包 – Smashed Bean Bun
- 饅頭 – Steamed Bread
- 花卷 – Twist Bread
- 餛飩 – Wonton
- 鍋貼 – Fried Wontons
- 水餃 – Boiled Dumpling
- 蒸蝦餃 – Steamed Prawn Dumpling
- 小籠包子 – Small Steamer Bun
- 蝦餃 – Shrimp Dumpling
- 腸粉 – Rice Noodle Roll
- 蔥油餅 – Green Onion Pie
- 千層糕 – Layer Cake
- 馬拉糕 – Cantonese Sponge Cake
- 八寶飯 – Rice Pudding
- 涼粉 – Agar-agar Jelly
- 年糕 – Rice Cake
- 芝麻糊 – Sesame Paste
- 蘿蔔絲餅 – Turnip Strips Cake
- 鳳梨酥 – Pineapple Cake
後來,我又去請教幾位在國外開餐館的朋友。他們告訴我,其實這些英文名都沒錯,只是在不同的地方,人們的習慣叫法不一樣而已。比如說在香港和廣東那邊,人們更習慣用“Dim Sum”來統稱中式點心,而在其他地方,可能就直接用具體的點心名稱。
搞清楚這些,我就開始動手做點心。我先是做幾個拿手的包子和饅頭,又試著做點蝦餃和燒賣。雖然第一次做的賣相不太但味道還是不錯的。看著自己親手做的中式點心,心裡別提有多滿足!
通過這次實踐,我算是徹底搞明白中式點心的英文名。以後再想吃家鄉的點心,就不用愁找不到地方,自己在家也能做!而且以後要是再遇到外國朋友問我中式點心的英文名,我也可以自信地告訴他們!這件事告訴我,很多東西只有自己親手做過,才能真正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