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這事兒鬧得我頭大!就是那個,怎麼把咱們中文名字給整成英文的。說真的,一開始我還真沒當回事,覺得不就翻譯個名字嘛能有多難?結果一上手,這裡頭的門道還真不少!
一開始,我尋思著,最簡單的辦法,直接拿拼音來唄!比如我這名字,「王小明」,直接就「Wang Xiaoming」或者「Xiaoming Wang」,多省事!網上一搜,還真是,不少人也這麼幹的。我還美滋滋的,覺得自己這法子用得溜。結果?跟幾個在國外的朋友一聊,人家說這麼整也行,就是聽著有點…怎麼說,有點土,沒啥特色,就跟外國人叫自己「約翰史密斯」一樣,滿大街都是,聽著就沒勁。
這可咋辦?我想,得整個有點個性的。網上說,現在流行用諧音。這法子既能保留原來名字的那個味兒,又能整出點洋氣的感覺。我就開始琢磨,我這「小明」,「明」跟「ming」同音,英文裡有啥帶「ming」的詞兒?想半天,想個「Ming」,這不跟那個中國的明朝一樣嘛還挺有文化底蘊的。姓,「王」,跟「wong」音近,香港那邊好像就這麼拼,也挺於是乎,我的英文名就成「Ming Wong」,我自己還挺滿意,覺得這名字不錯,既響亮又好記。

然後我又看到網上有人說,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詞來代替。這法子聽著也挺有意思,就是操作起來有點難度。比如「小明」,「明」是「明亮」的意思,英文裡「bright」也是「明亮」,那我是不是可以叫「Bright Wang」?或者「小」是「small」、「little」的意思,那「Little Bright」?這麼一組合,怎麼感覺怪怪的,像是在給誰家小孩起外號。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。
我還翻不少資料,看到一些甚麼「人名翻譯的準確性」啥的,說啥「影響雙方的理解和溝通效果」,「體現對對方文化的尊重和認同」,「恰當的人名翻譯能有效消除誤解,增進相互理解」。說得是挺高大上的,但對我來說,這些大道理用不上。我就是想整個好聽又好記的英文名,沒想那麼多。
最後,我算是總結出來,這中文名翻英文,還真不是個簡單事。直接用拼音,太普通;用諧音,還得琢磨半天,一不小心就鬧笑話;用意思相近的詞代替,那更是難上加難。我就先用著「Ming Wong」,以後再慢慢琢磨,說不定哪天靈感一來,就能整個更好的!
不過話說回來,名字這東西,不就是個稱呼嘛叫啥不是叫,只要大家叫得順口,聽得明白,不就得?管他中文的還是英文的,能讓人家記住才是最重要的!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?
- 中文名字翻英文,直接用拼音,最簡單,但是有點普通。
- 用諧音,還得細細琢磨,得找音近又好聽的英文詞。
- 用意思相近的詞代替,難度係數高,容易鬧笑話。
- 名字就是個稱呼,叫啥不是叫,關鍵得讓人記住!
不說,我得繼續琢磨我的英文名去,說不定哪天我就整個大新聞!哈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