誒,大家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搞的一個小項目,就是怎麼把我的英文課堂弄成全英語的環境。說實話,一開始還真有點手忙腳亂,不過摸索一陣子,現在也算是小有心得。
一開始,我是從網上找各種資料,發現有一本書叫《英文教室用語:經營全英語的學習環境》,作者是劉慧玲老師,2005年就出版。雖然有點老,但裡面的內容還是挺實用的。它裡面總結600句國中、小英文教室裡最常用的上課用語,每一單元還有示範對話和教學小提醒,最後還整理學校、教室裡常用的單字表,挺周到的。
然後我就開始琢磨,怎麼把這些東西用起來。我先是把書裡那些常用的句子都摘出來,像是“Let’s start class.”、“It’s time for class.”、“Hello, boys and girls / children.”、“Good morning /afternoon.”這些,每天上課就開始用。

- 第一步,建立基礎用語庫。我把書裡的句子分類整理,像是問候、開始上課、維持秩序、提問、結束等等,做成一個小冊子,方便自己隨時翻看。
- 第二步,循序漸進。一開始,我沒有一下子全用英文,怕學生們一下子聽不懂。所以先是簡單的問候、指令用英文,然後慢慢增加英文的比例。
- 第三步,創造情境。這點很重要!光是說英文句子還不夠,還得讓學生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裡。所以我會儘量用英文來描述課堂上發生的事情,比如“Look at the blackboard.”、“Open your books to page 30.”等等。
- 第四步,鼓勵學生開口。我會設計一些簡單的互動環節,讓學生們也有機會用英文來回答問題或者互相交流。比如“What do you think?”、“Can you repeat that?”等等。
當然,光是靠這本書還是不夠的。網路上也有很多關於全英文授課的討論,我也看不少。大家普遍都認為,在課堂上儘量用全英文授課是好的,特別是上公開課的時候。這不僅僅是為應付評委,更是為給學生創造一個沉浸式的英文學習環境。有些人也分享,說在使用課堂用語時,要設置情境,創造英語環境,儘量避免使用中文。而且在不同的場合,要選用不同的課堂用語。這些建議都讓我很受用。
然後我又去翻翻有沒有什麼國際上通用的學習語言的好辦法,還真找到一個 “8 THINGS EVERY LANGUAGE LEARNER SHOULD DO DAILY” 的資料,雖然跟我這個課堂環境不太一樣,但是提供不少每天練習的方法。我也把這些方法融入到我的教學中,例如每日複習單字、鼓勵學生們之間互相用英文溝通等等。不過這些東西太多太雜,就不在這裡細說。
現在回頭看,這個過程雖然有點累,但是看到學生們越來越適應全英語的環境,也越來越敢開口說英文,我心裡還是挺開心的。這也讓我更加相信,只要方法得當,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並不是那麼難以實現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。希望我的這些經驗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。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建議,也歡迎留言告訴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