欸,今天來跟大家聊聊「補習風氣」的英文到底怎麼說。這件事其實困擾我一陣子,因為我之前想寫一篇跟台灣補習文化相關的文章,但一直卡在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這個概念。
一開始,我直覺地想用 “cram school” 這個詞,畢竟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「補習班」英文說法。但後來仔細想想,”cram school” 好像比較偏重「填鴨式教學」的那種補習班,跟我想要表達的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補習風氣,似乎有點落差。
於是,我就開始上網查資料,想看看有沒有更貼切的說法。結果,我發現好多不同的講法!像是 “extra tutoring”、”take lessons after school”、”remediation” 等等,看得我眼花撩亂。
後來,我看到有人提到 “extracurricular courses”,這個詞讓我眼睛一亮!因為它指的是「課外課程」,感覺比較能涵蓋各種不同類型的補習,不一定是為應付考試,也可能是為培養興趣或加強特定技能。
不過,單純用 “extracurricular courses” 好像又少點什麼。畢竟,我想表達的是一種社會現象,而不只是一些課外活動而已。
我就試著把 “extracurricular courses” 和一些描述社會現象的詞彙組合在一起,像是 “the trend of extracurricular courses”、”the prevalence of extracurricular courses” 等等。這樣一來,感覺就比較接近我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最後,我還找到一句例句,覺得寫得蠻好的:”Recently the issue of whether students should have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.” 這句話直接點出補習風氣已經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,我覺得拿來當文章開頭還蠻有力的。
總結一下我這次的學習心得:
- cram school: 比較偏重「填鴨式教學」的補習班。
- extra tutoring / take lessons after school: 比較一般的「課後補習」說法。
- extracurricular courses: 指的是「課外課程」,範圍更廣。
- the trend of / the prevalence of extracurricular courses: 可以用來表達「補習風氣」這種社會現象。
透過這次的實踐,我總算搞懂「補習風氣」的英文怎麼說,也對相關的英文詞彙有更深入的解。希望這次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!